解锁 中华文化一脉“香”承, 【《中国新闻》报记者 张乐 报道】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以中华文化为媒促进两岸交流融合,是台盟中央主办“我们的中国节”活动以来,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理念。今年秋季推出的四场中华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是台盟中央解锁的“新玩法”。爱美爱玩也爱吃的台湾青年们通过深度参与,体悟中华文化之美,探寻中华文化之源,在欢声笑语中开始了一场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香”路里程。, 【创新】, “我们的中国节”走新路, “大家穿上汉服,学习了各个朝代的汉服礼仪,互相行礼的过程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在近期举行的汉服文化体验活动上,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吴国华如此说道。当天,她和一众台湾青年化身“汉文化传人”,泛舟颐和园赏湖光山色,学习并体验以历朝历代礼仪互致问候的手势和动作。活动后,许多台湾青年意犹未尽,竞相在社交平台晒出感言:“汉服之美,华夏之萃”“深刻感受到文化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方可对得起龙的传人炎黄子弟”……, 看到这些,为今年四场中华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忙碌了一月有余后,台盟中央组织方工作人员深感欣慰。, 台盟中央一向注重开展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据吴国华介绍,这次系列活动是台盟中央的一次全新尝试。“我们的中国节”最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亲自倡导,活动举办以来得到了各方的肯定,收集了众多台胞提出的好建议、好想法。, 今年秋季文化交流,台盟中央综合近几年开展“我们的中国节”对台联络和宣传活动的经验,结合台胞台青的建议,走出了一条新路——在一个月时间里,以四场中华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的方式,邀请台青40余人次深度参与,带领两岸青年体悟中华文化之美,探寻中华文化之源,激励两岸青年共同肩负起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文化的时代使命。, 吴国华期待,两岸同胞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造】, 现代风里融古风 “玩”出文化味, “传承”“创造”“创新”,如何让一群在现代时尚前沿行走的年轻人,体验泱泱中华之文化浩瀚,并自觉与传统文化产生连接,甚至为继承和弘扬献计出力?主办方颇费心思。, 在内容上,之所以选取香文化、扇子文化、汉服文化、点心文化,台盟中央这样考量:一是贴近日常起居生活,与时令、节庆息息相关,充分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传递生活美学。这样更容易激荡两岸同胞的心灵共鸣,唤醒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二是选取综合性文化载体,挖掘文化底蕴。以扇子文化为例,其综合了国画、书法、篆刻、文学、历史、宗教、民俗等文化,更能反映中华文化的海纳百川。, 北京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也为活动充分赋能。四场活动分别在大观园、纪晓岚故居、颐和园、于小菓点心模具博物馆举办,与所体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交相辉映。, 事实证明,不管文化有多“古老”,一旦切中了年轻人的兴趣点,他们会用实际行动予以支持。参加香文化文化活动的台青李欣怡是位红楼“迷妹”,反复看了多遍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她,对拍摄地大观园早已心驰神往,借活动之机,今年她得以亲身前往大观园,不禁感叹:一尝夙愿。, 要品出文化里的专业味,还需要专业人士的讲解。在各场活动中,以传播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的代表性人士,带领参与者们品评赏玩。点心文化活动现场,在苏轼吟咏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意境里,活动主讲人于进江,带领参与者们从小小的点心里品出了大文化,并领略了“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的魅力。, 【创意】, 他们“对民俗风情感兴趣的最多”, 青年是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通过中华文化这条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纽带,可以激发流淌于年轻人身体里的文化自信。对于之前没有参加过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的台湾青年而言,参加之前的体验,是新鲜、好奇,参加之后,则转化为有趣、美好。, 从活动策划到实施细节,台盟中央将古风古韵和现代方式融合,活动的海报签背面印制了问卷调查二维码。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参与者认为活动生动有趣、清新自然,100%的参与者对中华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其中,对民俗风情感兴趣的最多,其次是戏剧音乐、建筑设计等。, 在扇子文化专场,当知名文化学者、北京扇子艺术协会副会长李海峰在解读“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扇肩”的含义时,生动融合了关于民俗的许多细节,两岸青年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学到了!”。, 【创富】, 台青创业 借“我们的中国节”拿“首单”, 对于传统文化,一些台湾青年不仅仅只限于体验,他们更乐意加入活动策划和组织,有些还主动请缨,成为活动的独立承办方。这与如今台湾青年来到大陆抱有的期待有关。, 一直以来,为台胞谋福祉,尤其是为台青在大陆创业追梦创造条件、增添助力,是台盟的着力点。, 在四场活动中,汉服文化专场由北京古韵华夏工作室承办。工作室的创办者是来自台北的林家萱。今年3月,《关于做好台湾居民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工作的通知》出台,1人就可以申办,没有注册资金要求,这种“轻骑兵”“渐进式”创业模式非常适合台青起步创业。新政出台后,林家萱成为在北京注册个体工商户的第一个台青。, 尽管24岁的林家萱还在中央民族大学读研究生,但谈起汉服礼仪知识来头头是道。林家萱说,这是她的工作室第一次勇挑大梁,圆满完成任务,给自己的创业之路开了一个好头。, 台盟中央还将不遗余力地发掘、培养优秀台青创业者,帮助他们由小到大,在追梦的路上砥砺前行。(完)(《中国新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