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在杭州的上新和怀旧

编辑:admin 分类:滚动新闻 时间:2022年10月15日

  活力、底蕴和乡愁,从三条街看一个区的文化肌理,  大运河文化在杭州的上新和怀旧,  通讯员 柳景春,  朱颜 徐晗翎 包成勇,  一条大运河贯穿南北。,  这些年,杭州拱墅区的建设,正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打造运河明珠。,  今年国庆假期,不少人避开景区的人潮人海,选择拱墅的慢生活路线,慢慢逛,细细品,感受大运河带来的文化韵味。,  慢下来的魅力可能在小河直街的小巷,那是一块青石板的记忆;可能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寻一份“活着的文化遗产”;还可能在武林路的时尚范和烟火气里。,  三条街,从不同的角度代表着这里的活力、底蕴和乡愁,也能一窥杭州拱墅区的文化肌理。,  留有72户原住民的“小河直街”,  文艺和烟火融合得恰到好处,  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小河直街因此得名。,  从南宋起,这里就是南北货物的水陆集散地,到了清代发展为繁华的商业街和水陆码头,也是近代京杭国道的起点。,  粉墙黛瓦的小楼,多是在民国时期陆续改建而成,居民大多枕水而居。主街上,一楼为临街商铺,二楼为居民活动、生活的居所。这种下店上宅的房屋结构,浓缩着近代运河商埠文化,在小河直街得到了较为完好的呈现。,  有人说,小河直街是杭州最有人情味的历史街区之一。,  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小河直街,商户120多家,但依然保留着原住民72户。,  2017年进驻的“夏茉自制”老板夏茉回忆,第一步踏进这里,她就“爱上了这里”,坑洼的石板路,老旧的矮屋,十多只被喂养得圆滚滚的猫,还有闲适友善的老人家,这种文艺和烟火交织的氛围,让她一待就是5年。,  这条街既包容了夏茉这样的新商户,也吸引着方增昌酱园这样的百年老店。,  清代(十九世纪)中叶,第一代江南古法制酱传承人方增昌创设了方增昌酱园。它是小河地区最大的一家制酱作坊,以批发为主,有生产基地,采用前店后坊,专门酿造酱油及酱制品。,  后因战乱影响,酱园逐渐没落,直到2015年左右,第四代传承人根据酱谱重新研发江南古法制酱,酱园才得以保存下来。,  酱油、酱菜、酱肉、酱鸡、酱带鱼……一年四季,酱园的空气中都飘散着酱香味,给这条老街增加了不少生活气息。,  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遇见温软里弄和时代硬朗,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是另一种气质。这里的整体风貌由清末民初的民居群落和近现代工业的建筑遗存构成,以江南里弄的温软,融合时代建设的硬朗,构造多面内涵的审美空间。,  历史角度的桥西,是大运河船埠文化的章节,是北关夜市的现场,是“小上海”的风云录,是杭州百年工业的序幕地。,  原来的杭一棉、红雷丝织厂、特产仓库等厂房、仓库,改建成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四个国家级博物馆,形成完整的运河艺术创意文化长廊,展现了杭州的工业遗产。,  这条街区,除了博物馆,还有三大老字号国医国药馆、两座寺庙,将桥西的传统文化和非遗工艺以活态的方式进行传承弘扬。,  即使是那些小店,内里也隐藏着生活连接文化的密码,听国粹、品民俗、收藏匠造与经典……,  拱宸桥南面的一排小木屋是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音乐角”。40岁的韩建勇在这里开了荞溪古筝工坊。他的店总是飘荡着古筝朴素优雅的乐声。,  周意出生在一个大家族,四代人都生活在大运河边,她喜欢听大运河上货船往来发出的“突突”声,喜欢老街人来人往的笑脸相迎。如今她也在运河边创业,她说自己当真是离不开这里了。,  今年,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将完成第三轮的全域提升改造,新落成的大运河紫檀博物馆、数字文献馆和影像馆也将擦亮运河第一街的金名片。,  焕然一新的武林路,  期待着更多更好的“蒸蒸日上”,  杭州拱墅区的街区里,还有一条街不得不提,那就是武林路。,  从建筑立面到街区路面,从城市家具到店招店牌,从宋韵场景到创意市集……今夏,焕然一新的武林路分时步行街正式亮相。国庆假期,“武林好时节”现场更是人山人海,众多商家汇集,一系列消费优惠活动上线。据悉,武林路女人街每天客流量比平时增加了20%,营业额日均470万元左右。,  地处杭城繁华的原点,武林路北接大运河,南通西湖,串连起这两大世界文化遗产。,  武林之盛,又不止于商脉之兴。,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书法家沙孟海曾居武林,梅鹤堂、都锦生织锦博物馆等历史建筑诉说着武林文脉的厚重与丰盈。,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为全国首批商业街开风气之先,武林路与北京秀水街、上海淮海路、广州上下九、南京新街口、成都春熙路等齐头并进。,  再往后,武林路以女装特质享誉全国,“中国时尚女装第一街”“中国特色商业街”“商业文化建设贡献奖”等重量级荣誉纷至沓来。时至今日,以路为名的“大武林商圈”,仍是浙江唯一的千亿级商圈,也让属地拱墅区稳居全省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一位。,  加上武林夜市的加持,整个街区都充满着蓬勃的气息。,  叶连忠和武林路的缘分长达10年之久。,  2012年,还在吴山夜市摆摊贴膜的叶连忠转战到了武林夜市。后来他进入夜市管理团队。,  业态转型升级,引进手工艺人,打造匠心文化夜市,推荐申报“拱墅工匠”人选,组织开展推广活动……无论是夜市,还是武林路,叶连忠都亲眼见证着街区的改变和成长,“我和武林路上的经营户们都希望这条街今后能蒸蒸日上。”,  本报记者 杨茜通讯员 柳景春朱颜 徐晗翎 包成勇,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