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将发行首款历史版面数字藏品 再现《星期刊》创刊号版面, 当年青年的好朋友昨日重现, 本报北京7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1981年1月4日的一篇《做个好朋友——致读者》让那个时代的广大青年记住了《中国青年报》的《星期刊》,这是中国报业首次出现周末版,“一出世便深得男女老幼之厚爱”。时隔41年,青年的好朋友又回来了。在可视化改革中大步向前的中国青年报社让《星期刊》创刊号原貌回归,这一历史版面将以数字藏品的形式,呈现在读者掌心。, 在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数字经济”主题分论坛开幕的7月23日,曾通过《星期刊》成为青年益友、密友的《中国青年报》,将再现具有代表意义的创刊号版面,把美好记忆留在方寸之间。该藏品将在中国青年报社“豹豹·青春宇宙”数字藏品平台推出,限量发售1000件。这也是报社推出的首款以历史版面为内容的数字藏品。, “创办这样一张《星期刊》的目的,就是要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同青年做个朋友。”今天的年轻人很可能不知道多年前的这份《星期刊》,它设有《辣椒》《共青团支部》《长知识》《国际热线》《求实篇》《体育爱好者》《子弟兵》《团内纵横》《青年企业家》《开拓者》《读者来信》《银屏之光》《乡镇世界》等许多独具风格的副刊和栏目。有亲历创刊的中国青年报社老报人回忆,1980年夏末,《星期刊》试刊号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广场公园,或是饭店门口,卖得出奇地快,被青年读者一抢而空。, 当时还是一名军校学员的吴永亮后来回忆说,“《星期刊》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到地理,无所不包,且文章大多短小精悍。‘容易读错的字’‘易混淆的词’等小栏目我还记忆犹新。”他所在的班级有12个人,“只有一份中青报,谁先抢到谁先看”。, “做个好朋友,不能一厢情愿,仅有我们努力不行。还需要你们的认可、你们的帮助。”如创刊号开篇中所言,《星期刊》中的每期文字,平均有一半以上来自广大的读者群。有数据显示,1982年,读者们给中国青年报社寄来的信件、稿件超过63万件,比1981年增加了12万件。现为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的吴文峰,就曾通过《星期刊》给当时喜爱的电影演员写信,并在《星期刊》上看到了刊登出来的该演员回信。, 多年前的《星期刊》因贴近青年而充满生命与活力,今天的《中国青年报》依旧与青春为伴,始终为青年提供优质的文化内容,打造高品质的数字内容生态。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举办在即,其“促进青年发展、塑造共同未来”的主题,与多年前《星期刊》创刊初衷异曲同工。连接青年的方式不断更新,与青年的友情却历久弥新,正如《星期刊》创刊号致读者中结尾所言:“我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 |